随着现代纺织科技的快速发展,人们对服装功能性的要求日益提高,特别是在运动服、户外装备及医疗防护等领域,高透气透湿面料成为研究热点。透气性和透湿性是衡量织物舒适性的重要指标,直接影响穿着者的体感温度与排汗能力。多孔结构设计作为一种优化织物微结构的重要手段,通过调控孔隙率、孔径分布及排列方式等参数,显着提升面料的气体和水汽传输性能。
本文旨在系统探讨多孔结构设计对面料透气透湿性能的影响机制,结合国内外研究成果,分析不同结构参数对性能的具体影响,并提供典型产物参数对比表,以期为高性能纺织材料的设计与应用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参考。
多孔结构是指在材料内部或表面存在大量相互连通或孤立的孔洞,这些孔洞可作为气体、液体或热量传输的通道。在纺织领域中,多孔结构主要体现在纤维排列、纱线结构、织物组织及后处理工艺等方面。
根据孔隙形态与形成方式,可将多孔结构分为以下几类:
类型 | 特点描述 | 应用示例 |
---|---|---|
微孔结构 | 孔径小于1 μm,常用于防水透湿膜 | 骋翱搁贰-罢贰齿面料 |
中孔结构 | 孔径在1~50 μm之间,适用于一般透气织物 | 涤纶针织面料 |
宏观孔结构 | 孔径大于50 μm,常见于网眼织物或打孔织物 | 运动罢恤、登山服内衬 |
透气性(Air Permeability)指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织物的空气体积,通常以L/(m?·s)表示。常用测试标准包括ASTM D737和GB/T 5453-1997。
多孔结构的孔隙率、孔径大小及分布均匀性是决定透气性的关键因素。研究表明,孔隙率越高,透气性越强;但过高的孔隙率可能导致织物强度下降。
孔隙率 (%) | 透气性 (L/m?·s) | 织物类型 |
---|---|---|
30 | 85 | 平纹机织布 |
45 | 132 | 网眼针织布 |
60 | 210 | 打孔复合织物 |
国外如美国杜邦公司开发的Coolmax纤维,其表面具有多沟槽结构,有效提高了空气流通效率;国内学者李等人(Li et al., 2020)通过三维编织技术构建仿生多孔结构,显著提升了透气性能。
透湿性(Moisture Vapor Transmission Rate, MVTR)指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织物的水蒸气质量,通常以g/(m?·24h)表示。测试方法主要包括ASTM E96和GB/T 12704-2008。
透湿性受孔径分布、孔道连通性及材料亲水性等因素影响。例如,孔径适中且分布均匀的织物有利于水分子的扩散;而过于致密或多孔结构则可能阻碍水分传递。
平均孔径 (μm) | 透湿率 (g/m?·24h) | 材料类型 |
---|---|---|
5 | 980 | 普通棉布 |
15 | 1250 | 改性棉布 |
30 | 1020 | 大孔棉布 |
日本东丽公司推出的“Triactor”纤维采用三角形截面结构,形成多孔通道,MVTR可达1500 g/(m?·24h),远高于传统涤纶面料。国内公司安踏推出的“呼吸系列”运动服也采用了类似多孔结构设计,实测透湿率达到1300 g/(m?·24h)以上。
透气性和透湿性虽属不同物理过程,但在实际应用中存在协同效应。研究表明,在一定范围内,透气性增强有助于加速水蒸气的排出,从而提升整体舒适性。
样品编号 | 透气性 (L/m?·s) | 透湿率 (g/m?·24h) | 相关系数 |
---|---|---|---|
A | 100 | 1100 | 0.87 |
B | 150 | 1350 | 0.91 |
C | 200 | 1480 | 0.89 |
多孔结构设计不仅影响透气透湿性能,还可能对织物的机械强度、保暖性及防风性产生影响。例如,孔隙率增加会降低织物密度,从而影响抗撕裂强度;但适当的多孔结构可通过引入支撑骨架增强整体结构稳定性。
通过纤维截面形状设计、化学改性或添加纳米粒子等方式,可在微观尺度上构建多孔结构。例如,异形截面纤维可形成自然孔道,提升导湿性能。
采用特殊织法如蜂窝组织、罗纹组织或叁维编织技术,可形成宏观多孔结构。此外,激光打孔、水射流穿孔等后处理工艺也可在织物表面制造可控孔洞。
将多孔纤维与功能性薄膜复合,如笔罢贵贰膜层压结构,既能保持高透气性,又具备良好的防水性能,广泛应用于户外运动服饰。
为了更直观地展示多孔结构设计对性能的影响,下面列出几种典型产物的参数对比:
品牌/型号 | 面料类型 | 透气性 (L/m?·s) | 透湿率 (g/m?·24h) | 孔隙率 (%) | 技术特点 |
---|---|---|---|---|---|
GORE-TEX PRO | ePTFE复合面料 | 15 | 2500 | 85 | 微孔膜结构 |
Columbia Outdry? | 外置涂层结构 | 20 | 2000 | 78 | 防水透湿一体化 |
安踏呼吸系列 | 多孔涤纶针织布 | 180 | 1300 | 55 | 异形纤维+叁维编织 |
Nike AeroSwift? | 网眼结构 | 300 | 1600 | 65 | 激光切割孔洞 |
Polartec Power Dry | 双面结构面料 | 120 | 1450 | 50 | 内外层差异化吸湿导湿设计 |
随着智能穿戴设备的发展,未来的高透气透湿面料将向多功能集成方向发展,如兼具抗菌、调温、传感等功能。同时,绿色环保成为重要趋势,生物基多孔材料的研发受到广泛关注。
尽管多孔结构设计带来了性能提升,但仍面临诸多挑战,如如何在保证高强度的同时实现高孔隙率、如何控制孔洞尺寸一致性以及如何在复杂环境下维持稳定性能等问题仍需进一步研究。
Zhang, Y., Li, X., & Wang, H. (2021). Effect of Porous Structure on Air Permeability of Polyester Fabrics. Textile Research Journal, 91(5), 567–576.
Li, J., Chen, L., & Liu, M. (2020). Biomimetic Design of 3D Woven Structures for Enhanced Moisture Management. Journal of Textile Engineering, 66(3), 210–218.
Wang, S., Zhao, T., & Sun, Y. (2019). Influence of Pore Size Distribution on Moisture Vapor Transmission in Cotton Fabrics. Fibers and Polymers, 20(4), 789–796.
Chen, Z., Xu, F., & Yang, Q. (2022). Correlation Analysis Between Air Permeability and Moisture Vapor Transmission Rate in Functional Fabrics.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117(2), 134–142.
ASTM D737-2018. 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Air Permeability of Textile Fabrics.
GB/T 5453-1997. Textiles—Determination of Air Permeability of Fabrics.
GB/T 12704-2008. Clothing for Protection Against Liquid Chemicals—Determination of the Resistance to Water Vapour Transfer.
Gore-Tex Product Specifications. https://www.gore-tex.com
Columbia Sportswear Company. https://www.columbia.com
Nike Innovation Lab. https://www.nike.com
百度百科 – 透气性. https://baike./item/透气性
百度百科 – 透湿性. https://baike./item/透湿性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有些文章部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来源于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发现本网转载信息侵害了您的权益,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更改或删除。
联系人:杨经理
手 机:13912652341
邮 箱:34331943@
公 司:糖心vlog官方入口
地 址:江苏省昆山市新南中路567号双星叠座A2217